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服务 > 三农资讯

湖北省农业厅2017年工作计划

文章来源:农经所整理浏览量:发表时间:2017-03-17作者:
字体大小:【    】

2017年,是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落实“四个全面”布局的关键年,做好全年的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农业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以及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确定的稳中求进总基调,努力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落实好“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
 一、全面贯彻落实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设好“四区一园”试验示范平台
《湖北省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出台,既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坚定信心,又释放了重农抓农的强烈信号,更明晰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路径。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遵循。各地要抓紧做好本地规划与全省规划的衔接,明确本地农业现代化的时间表、路线图,层层落实规划任务,确保规划尽快落地生根。以“四区一园”为建设现代农业的试验示范平台,积极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打造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阵地”;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打造农业绿色发展的“试验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农业现代化的“新引擎”。
 二、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是农民增收的“加速器”,也是稳定农民收入的“稳压器”。继续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完善家庭农场名录制度,评定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行动,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提高合作层次,扩大合作范围。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引导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促进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按照“锁定对象、精准培训、政策扶持、跟踪服务”的思路,聚焦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等新型经营主体,继续组织实施好青年农场主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等项目,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5万人,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因地制宜推广“沙洋经验”,逐步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
三、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坚持市场导向、消费导向,打好“果蔬牌”、唱好“四季歌”,调整优化农业区域结构、生产结构、产品结构,按照“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饲则饲、宜草则草、宜渔则渔”原则,培育一批具有湖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农业产业。
(一)优化区域结构。突出区域特色和地方特色,建设优势农业、特色农业、都市农业三大区域。深入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计划,加快建设双低优质油菜保护区。继续调减低产低效棉田,加大粮经饲统筹力度。在畜禽养殖“三区”划定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畜牧强县(市、区)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抓好渔业平原湖区适度规模养殖区、丘岗山区特色精品养殖区、江河湖库增殖区建设。
(二)优化产业结构。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产能稳定提升。在巩固襄阳百亿斤粮食大市的基础上,重点支持荆州打造粮食总产百亿斤大市。油菜总产稳定在230万吨左右。积极推进果茶绿色发展,狠抓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建设精品果园5万亩、高效茶园3万亩。加大果茶园改造集成技术的推广力度,在主产区改造低效果茶园20万亩。加快推进以生猪和草食畜牧业为重点的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抓好畜禽规模养殖场改造升级。加快提升渔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继续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推广生态健康养殖。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力争全年新增60万亩。
(三)优化产品结构。推进果茶菜产品结构向市场紧缺产品调,向优质特色产品调。做好“粮改饲”试点示范,推广油菜、小麦、玉米青贮,挖掘秸秆饲料化潜力。大力推进种养结合,实现“粮变肉、草变乳”。深入推进一鱼一产业战略,加快发展小龙虾“千亿元”产业。扎实做好“三品一标”认证登记,继续提升规模总量,培育更多农业精品名牌。
四、大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当前,各级对环保工作的重视,提到空前的高度。我们要勇于面对农业领域环境问题的严峻性,要下大力气解决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努力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为保护荆楚大地的碧水、蓝天、净土担负起应尽的责任。
(一)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抓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制定农用地土壤污染管理办法,抓好农用地土壤治理与修复,提升耕地质量。
(二)精准监测农业资源环境。建立农业生物资源、农产品产地环境及农业面源污染等定点、定位监测制度,完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实时监测。
(三)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落实好《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启动洞庭湖流域、丹江口库区的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在长江经济带荆州区域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示范区。大力推进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对水环境质量不达标、畜禽养殖污染突出地区、国家南方水网地区重点区域中,涉及我省25个县(市、区)的养殖场和小区,必须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关闭搬迁,其他地方要在年底前完成。今年必须全面完成江河湖库拆围工作。
(四)加快循环农业建设步伐。重点围绕果园、茶园、菜园开展“三沼”综合利用。引导种养大户、种植合作社、沼气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参与沼肥的推广使用,努力形成“点上小循环、区域中循环、产业大循环”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格局。以村为单元开展农村能源综合示范点建设,力争打造100个生态能源示范村。
(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继续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状(书)制度。加快制定(修订)农业标准,推动“三园两场”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全面用标。启动第二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活动。建立健全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抓好市、县农产品质检中心(站)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转基因作物监管工作。
 五、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提升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
(一)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集中力量在41个县(市、区)开展种养加全面机械化、特色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试点。力争水稻、小麦和油菜机械播栽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确保160万亩农机深松整地任务完成。
(二)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制定颁布全省农业主推技术指南,引导农民主动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提高生产经营效益。以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为平台,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方法,推进农科教深度融合。
(三)扩大信息进村入户试点。新增一批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重点建设好益农信息社,开展农民手机技能应用培训,为普通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四)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动建设湖北农业大数据中心,实现涉农信息互通共享,完善“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加大卫星遥感、北斗导航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加强农业物联网推广应用,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完善主要农产品全产业链信息分析预警体系。
(五)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资金补助项目,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改善基层农技人员待遇。推进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条件能力建设,增强服务能力。
六、扎实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当前,农村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必须把改革工作抓的更实更牢,取得更大成效,培育新的动能,释放更多改革“红利”。一是做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后续工作。要扎实做好完善合同、建立登记簿、颁发权证、汇交建库、资料归档等工作,建成覆盖全省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二是全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是中央部署的一项管全局、管长远、管根本的重大改革,具有“四梁八柱”性质。今年,各市州新增1个县(市、区)开展试点,直管市和神农架林区安排1个乡镇试点,其他县(市、区)安排3个村试点。三是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成全省农村产权交易管理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完善农村产权交易规则,加强交易市场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
七、加快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确保“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十三五”时期,湖北提出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一个都不能少”。各级农业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成立专班、明确专人、分解权责,对口联系帮扶。要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农业基地,扩大产业对贫困村、贫困户的覆盖面。加快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分享更多增值收益。加强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力争每个贫困村建立一个以上的合作组织、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加入一个合作组织。积极统筹扶贫政策资源,探索“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造血式扶贫模式,推动加工园区、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有效对接,形成产业扶贫长效机制。
八、积极适应三农工作新要求,全面改进和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世界经济形势在变化,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在深化,对农业部门改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创新农业工作思路。现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正在经历多年未有之变局,农业部门必须审时度势,努力想新办法、找新出路、上新台阶。一是更新发展理念。在深刻变化的大形势、大背景下迈上新台阶,必须着力破除思维定势,突破工作惯性,从全局角度看农业,从未来趋势看农业,转变发展理念,推进三农工作思路创新、政策创设与方法创造。二是加强推进手段。适应农业农村形势发展和变化,在推动工作中多一点市场工具、少一点行政手段,多一点绩效管理、全程监测、责任追溯,少一点考核评比、表彰奖励;在农业管理中更加注重运用法治兴农护农,更加注重运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支农,更加注重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推广服务中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更加突出薄弱地区和弱势群体。三是完善落实机制。抓重点、抓落实。每一项重点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可行的措施和具体责任人,集中时间、精力、力量,调动资源去推动落实、抓出成效。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强化行业管理、执法监管、公共服务等职能,规范行政管理和综合执法程序,完善部门内部制约、监督问责机制,提高农业依法行政水平。一是强化农业法治意识。加大农业法治教育力度,充分认识加强农业农村法治建设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农民群众权益的有力武器,是加快农业部门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要将法治精神根植于内心深处,法治思维贯穿于工作始终。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农业普法宣传,引导他们采取法律手段、利用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二是强化农业综合执法。加强农业行政执法监督,严格确定执法主体的责任,严格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防止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等问题。严厉依法查处各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三是强化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责任制。坚持抓生产必须抓质量,管行业必须管安全,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监管、动物防疫、农业信访、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的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责任制。对涉农突发事件,保持高度警觉性、政治敏感性,密切关注,善抓苗头,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启动应急预案,依法处置。
(三)加强作风行风建设。进一步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三抓一促”活动成果,深入开展作风行风建设,坚决杜绝“乱作为”,高压线绝对不能碰;严格防止“不作为”,坚守底线不能破;努力争取“好作为”,风景线不能少,努力实现干部安全、项目安全、资金安全。一是坚持不懈改进工作作风。切实落实好“两个责任”,进一步加强厅机关与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反对“四风”,全面推动作风建设。把落实党的三农政策作为重点,坚决防止强农惠农政策缩水、跑冒滴漏;坚决纠正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加大涉农资金项目经费监管力度,督促各级工作人员履职尽责。二是更加注重调查研究和分类指导。大力组织机关干部、技术人员深入基层、走进农家,形成一批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调研成果。认真调研、积极思考如何实施好“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充分体现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充分体现行业发展的重大政策创设、重点工程项目、重要工作建议,充分体现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特色化、差别化的发展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