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春季小麦管理要因地因苗制宜,做到早抓早管、分类管理、合理运筹肥水,实现中期稳健生长保大穗,后期不早衰增粒重,达到“穗多、穗大、粒重”,为我市小麦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今年,我市小麦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苗情长势好。 去年秋季播种时, 土壤墒情适宜,小麦出苗整齐,苗全苗匀,群体充足。二是部分地区 苗偏旺。 播期相对偏早、秋季和早冬温度偏高,苗龄偏大;以及播种量偏大,土壤墒情好出苗率高,群体偏大。三 是部分田块病虫草害发生重。 越冬前土壤墒情较好,气温适宜偏高,利于杂草萌发及病虫害的发生。
针对以上特点,我市春季小麦管理应做好以下几点。
( 一 ) 施好壮蘖肥,促弱转壮。 对于基肥施用量不足、又未及时施用苗肥,群体过小并已经脱肥发黄的麦田,返青后及早亩施 10 左右公斤三元高效复合肥,促进弱苗转壮、春季早发,提高分蘖成穗率。对于晚播苗弱、基本苗又偏少的麦田,,除施用复合肥,并增施尿素 5 公斤左右促僵苗转化。
( 二 ) 重施拔节肥,壮秆大穗。 春季管理的重点是施好拔节肥,对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时追施拔节肥,有利于培育壮秆大穗,一般亩施尿素 3-5 公斤 。对群体过大,叶色未正常褪淡的麦田,拔节肥应适当推迟施用,要做到叶色不褪不施肥,以防止倒伏。对群体过小、穗数不足的三类苗和脱肥变黄严重麦田,可适当提早施用拔节肥。
( 三 ) 清沟沥墒,防御渍害。 拔节至孕穗期,小麦需水量虽然增加,但此期我市降水量开始增多,防御渍害尤为重要。在小麦拔节以前,对未开好排水沟的麦田,要及时开好麦田三沟,开沟泥土均匀散开,不损伤麦苗,保证排水畅通,做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麦田外三沟亦应该畅通,以有效降低春季小麦次生根发生期的土壤含水量、促进春季次生根发生,为后期增粒、增重创造条件。 对发生渍害的黄僵苗,提前追施拔节肥尿素 3-5 公斤,以促进苗情转化。
( 四 ) 关注天气,防御冻害,及早补救。 我市 属 长江中下游区域,早春气候多变、低温寒潮、春霜冻害时有发生,植株幼穗发育到雌雄蕊分化期至孕穗期的麦田,最易受冻,发生越迟冻害越重,对产量影响越大。要及时 调查麦苗受冻的程度;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 10% 以上的麦 田要及时追施尿素 5 公斤 / 亩。
( 五 ) 防病治虫除草。 去年冬季以来温度相对较高、 土壤墒情足 ,病虫草害将加重 ,应及时做好观测和防治。 小麦病虫害主要有小麦皮蓟马、蚜虫、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杂草主要有 猪殃殃、婆婆纳、看麦娘、野燕麦、繁缕、大巢菜,小巢菜等,这些杂草和 小麦争光、争肥、争水,极易造成小麦减产 。 小麦蚜虫的防治从小麦拔节后就应开始。防治药剂一般用 2.5 %溴氰菊酯(敌杀死)和 20 %速灭杀丁,用药 20-30kg 亩。 麦田除草最适宜时间为三叶期后冬前进行药物除草,这时期除草一是用量少、除草彻底,二是不影响下茬作物,严禁使用甲黄隆、氯黄隆等残效期长的除草剂。 近年来,由于除草剂的滥用,导致田内除草剂残留危害较重,因此,采取人工除草是比较适宜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