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服务 > 实用技术

梅雨季节奶牛牧场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文章来源:畜牧所浏览量:发表时间:2020-07-06作者: 熊海谦
字体大小:【    】

 

梅雨,又称黄梅天,指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由于梅雨发生的时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这段时间也被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当前我市进入主汛期,局部地区汛情严重,给奶牛牧场生产带来了安全和质量风险隐患,牧场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牧场安全生产。

一、加强值守巡查,防止洪涝灾害。我市奶牛牧场或依山或傍水,易发生洪涝灾害,汛期必须安排专人值班值守,特别应加强夜间巡查,重点关注外围山体异常情况,场区内外主排水沟是否通畅,饲料库房是否漏雨。如有堵塞,及时疏通;如有漏雨,及时搬移饲料或覆盖防雨。挤奶厅挤奶坑道是牧场最低点,应加设临时排水泵,及时排水。

二、加强饲料检测,防止饲料霉变。饲料堆放实行“离墙、离地、隔垫”原则,露天青贮饲料做好防雨措施,避免出现雨淋、水泡现象。饲料发生水泡情况,及时清除水泡饲料,开展剩余饲料6种毒素(黄曲霉B1M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伏马毒素等)定量检测,检测合格方可使用。及时检查青贮窖头、窖尾、边缘青贮发霉情况,检查饲料库存发霉情况,检查料槽料底、TMR车料箱,出现发霉现象及时清理,不得饲喂奶牛,在日常饲料配方中增加酶制剂和活性菌、添加霉菌吸附剂。同时因糟类饲料含水量比较高,霉变速度非常快,品质和适口性无法保证,建议雨季暂不使用。

三、加强设备检修,防水、防潮、防漏电。检查牧场用电线路、用电设备,从变压器到牧场的所有线路,最好能分支使用,优先保证奶厅、风扇、喷淋、粉碎和饲料加工用电,杜绝电线裸露、电线混搭、控制开关和用电器功率不符现象,做好防水、防潮措施,保证用电安全。

   四、加强牛舍管理,防滑、防病、防蚊蝇。

1、饮水:暴雨后的水源质量非常差,要做好饮水槽的消毒清洗工作。尤其是使用周边水源的(包括地下水),保证每天清洗一次水槽(即使下雨也要清洗),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先清洗一次,清洗干净后再放水供奶牛饮用。

2、牛舍:保证牛舍不积水,环境卫生干净,增加粪便清理频次,否则潮湿环境造成牛体卫生污染,增加乳房炎发病率和蹄病感染率,影响奶牛健康和原奶品质,同时地面太滑还会造成牛只摔伤。

3、蹄浴:在挤奶通道铺上一段10mm厚生石灰带,增加生石灰浴,保证每头牛都能经过该路段,每周至少使用两次生石灰浴,干燥杀菌,待水情缓解后撤除此项工作。

4、消毒:每天至少一次对牛舍、挤奶厅、饲料房外围、青贮窖外围、场区道路,大门口使用酸碱液交叉进行消毒,浓度是正常使用浓度的1.5倍,天晴时按正常浓度使用。

5、料槽清理:因恶劣天气或气候异常,奶牛采食剩料会有变化,但不要轻易调整配方或使用量,在气候应激的同时,尽量避免其他原因再给奶牛增加人为应激。加强料槽管理,湿热环境和空气中的高含水量,料槽含水量自然升高,加上TMR水分都在50%左右,闷热的环境影响,饲料霉变速度非常快,会引起消化道疾病(如饲料原因的腹泻),建议每小时翻推一次TMR料,每天清槽1次,保证清槽后空槽时间在0.5小时/天,给饲槽透透气,利用此时间段把饲槽夹角处用竹丝扫把清扫干净。

6、灭蚊灭蝇:暴雨季节气温或高或低,湿度非常大,环境温度≥25°,非常适合蚊蝇繁殖,闷热天气会降低奶牛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蚊蝇大量滋生会成为奶牛“流行热”传播的第一媒介,要加强场区内堆粪场覆盖工作,及时清理牛舍内粪便,定期对水沟等关键部位进行灭蚊灭蝇。 

7、尽量不使用运动场:因为运动场长期受水浸泡,土壤含水量增加,环境温度上升后,土壤内部的水气会上升,即使表面已经干燥,只要牛只躺卧在运动场,因为乳房紧贴地面,地面上升的水气和温度会影响乳房散热,不仅对奶牛合成乳汁造成影响,还会造成乳房炎和体细胞上升。待天气温度后,可以选择夜间放牧到运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