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民政府
黄冈人民市政府
简体
繁体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null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null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null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null
1
2
3
4
导航
首页
网站首页
单位概况
院所简介
领导班子
研究机构
行管科室
农科要闻
农科要闻
媒体聚焦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技服务站
科技服务
科技推广
科普教育
实用技术
三农资讯
人才队伍
创新团队
党建文化
党的建设
群团建设
农科文化
专题专栏
科技赋能“510"工程
"五五"工程
信息公开
通知公告
招聘信息
政策法规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油菜团队参加中国农科院应急任务推进会暨短生育期油菜现场观摩会
文章来源:栽培所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3-04-24
作者:黄威
字体大小:
【
大
中
小
】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举办的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应急任务“南方稻油多熟制周年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及发展战略研究”推进会暨短生育期油菜新品种“中油早
1
号”现场观摩会在江西吉安召开。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产业技术处副处长杨琴、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黄凤洪、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一级调研员毕春群、湖北省油菜办副主任鲁明星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我院油菜团队成员、湖北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黄冈综合试验站站长黄威参会并观摩学习。会议由应急任务项目首席专家、湖北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马霓研究员主持。
会议指出,当前晚稻收获期不断后延导致稻油轮作茬口紧、播种期温度偏低,现有早熟油菜品种高产高油与短生育期矛盾突出,光温资源不足的地区生育期仍达
190
天以上。耐迟播、耐寒、早熟特性的短生育期油菜新品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冬闲田有效开发利用、保障粮油安全的突出短板。
针对这一难题,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王汉中院士团队历经
6
年技术攻关,选育出了短生育期油菜新品种“中油早
1
号”。该品种克服了高产高油与短生育期矛盾,具有迟播下苗期生长势强、冬前不早花、冬后长势稳健、抗倒性和抗病性较强、成熟期一致和适合机械化收获等特性,在北纬
27
度生育期
170
天左右,越往南方生育期越短,创造了三熟制模式下短生育期油菜高产纪录,为破解南方冬闲田三熟制生产瓶颈提供了突破性品种支撑。
会议强调,我国植物油自给率仅
30%
左右,在南方利用冬闲田发展稻油多熟制生产是稳粮增油保供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长江流域稻后可种植油菜的冬闲田超过
6400
万亩,油菜扩面积增产量保供给潜力巨大。若以亩产
175.7
公斤、含油量
44.16%
估算,推动“中油早
1
号”等短生育期油菜品种在我国冬闲田区域应用,每年可实现增加油菜籽
1124.5
万吨左右,增加菜籽油供给
496.6
万吨左右,使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
12
个百分点左右,这对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实现粮油兼丰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