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科技赋能粮食丰产新“稻”路

文章来源:水稻所浏览量:发表时间:2023-08-25作者:李兴华
字体大小:【    】

 

    风吹稻浪遍地“金”。8月20日,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黄冈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专家在湖北省红安县华家河镇千亩节优804再生稻示范基地,对黄冈市农业科技赋能推广应用项目“节水抗旱稻新品种节优804中试与高效栽培技术应用推广”进行了现场测产。节优804作再生稻种植喜获丰产。
    专家组实地考察了示范基地,节优804田间表现长势均衡,群体整齐,结实率高,病虫害发生轻,随机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田块进行现场测产。“机收面积782.6 m2,鲜谷重970.0 kg,经测定含杂率为1%,水分含量为23.2%,去杂后折干谷亩产726.3 kg”,测产组组长华中农业大学崔克辉教授说:“示范基地技术措施管控到位,按照现在的长势长相,预计再生季亩产可达到300 kg以上,两季亩产可突破1000 kg”。
    推广应用先进的良种和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与农机农艺结合是粮食丰产的不变密码。“节优804由黄冈市农业科学院历时13年自主创新选育而成,是湖北省审定的第一个节水抗旱稻品种,兼具丰产、多抗、米质优的突出优势,可在丘陵岗地、撂荒地、坡耕地旱播旱管种植,也可在水田作早熟中稻、再生稻种植。”作为黄冈市农业科技赋能推广应用项目“节水抗旱稻新品种节优804中试与高效栽培技术应用推广”的技术支撑单位,黄冈市农业科学院院长涂军明介绍道:“项目开展以来,先后在红安、麻城、罗田和英山4个县市建立节优804标准化生产基地12个,召开现场观摩培训会4场次,开展现场技术指导40场次,发放技术手册500余份,通过示范引领,全市累计推广种植5万余亩”。
    “藏粮于地”做加法,水稻优质高产新品种的推广帮助土地产出更多粮食;“藏粮于技”做减法,旱种旱管、规模机械化栽培等实用轻简优质高效技术的应用帮助水稻种植节本降耗。农业科技赋能项目的实施,通过“良种+良法”的示范引领,为粮食丰产提供了新“稻”路,同时为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途径。
 
IMG_3675.jpg001_副本.jpg
 
IMG_3691.jpg001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