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情,历史罕见;灾情,触目惊心。
自6月18日以来,六轮暴雨席卷黄冈大地,洪水肆虐后的良田沃野,满目疮痍,受灾严重。面对灾情,市农科院全体农业专家主动作为,积极投身防汛抗灾救灾复产战役,用情怀和担当写就科技抗灾保收成的动人篇章。
闻“汛”而动,科学部署抗大灾
面对汛情灾情,市农科院闻“汛”而动。省农科院黄冈分院、市农科院迅速成立抗灾救灾行动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制定详细抗灾救灾计划;紧急组织调运种子、农药等农资,保证灾后农业复产物资需求。结合我市灾情,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和省农科院文件精神,三次下发紧急文件,动员全部力量抗灾,将科技抗灾工作上升到头等大事。
科学部署迎大灾。成立6个科技抗灾救灾专家服务队,将11个县市区划分为6个责任区。各专家服务队深入片区,查灾核灾,上报灾情。根据灾情,因地制宜,制定救灾方案;快速组织编写《黄冈市农业科技抗灾救灾手册》并在全市发放;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向社会发布救灾指导意见;建立科技抗灾救灾服务点,农业专家随时待命提供服务。
多一份准备,早一点主动,只为少一点损失。市农科院三次动员部署,几十名专家献计出力,映照了农科院人的果敢和坚毅。
关键时刻,党员干部冲在前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党员,哪里就充满力量。
6月30日,第四轮强降雨后,黄州城区外洪内涝。黄冈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更是一片汪洋,基地水泵被淹、灌溉系统多处被冲毁,奶牛泡在水中,科研核心试验区受灾面积达1700亩。
紧急关头,市农科院迅速成立抢险小分队,在院长瞿学文的带领下,十余名党员干部第一时间赶往基地抗灾抢险,通渠排涝。在抢险中,市农科院水稻所老党员、省劳模、市“十大杰出人才”获得者周强与年轻党员干部一起,冒雨奋战在抢险一线。常海滨、熊飞等青年党员更是不下火线,24小时坚守在重点灾区,不敢有丝毫松懈。
6月30日至7月19日,内涝致使市农科院棚户区改造项目受灾严重,副院长蔡正军多次在大雨中带领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进行自救,及时围堰挡水,支护加固,抽水清淤,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
7月2日上午9时许,家住黄州王夏塆的市农科院夏建友、夏建涛等5户职工家中严重受灾,积水深达1.5米,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院领导瞿学文、张晓能立即带领党员干部,赶赴受灾职工家中,一边帮助转移,一边紧急向市城管执法局、市政设施管理处等部门请求支援,至当日上午11时,积水全部排出。随即,张晓能又带领“双改”专班工作人员,赶赴该院试验队12户居民区,此时,青砖湖湖水已上涨到部分住户庭院。随行的党员干部分别走访、安抚职工情绪,鼓励灾后自救。
自救的脚步铿锵有力,支援扶贫点、“三万”活动村的身影,更加动人。
7月1日晚暴雨,市农科院对口扶贫村英山县扁石畈村,由于地势低洼,出现河水倒灌,村庄内涝严重。市农科院驻村党员干部余双与其他驻村干部一起,冒着大雨、打着手电,和村干部一起转移群众,抢修沟渠,巡防护堤,在齐膝的洪水中战斗了一天一夜。
此次洪灾扁石畈村被淹茶园380亩,被淹水稻田600亩,倒塌房屋3间,冲毁沟渠5条,但无一人员伤亡。该村干部感慨道:“驻村干部不把自己当外人,他们在,我们就有战胜困难的信心。”
在防汛抗灾的战场上,市农科院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两学一做”,履行了共产党人的承诺。
科技助农,打赢抗灾复产攻坚战
不断加重的灾情,牵动着农业专家的心。自6月下旬以来,市农科院水稻、棉花等6支专家服务队,一直奔走在各县市区指导抗灾复产:
6月12日至22日,市农科院栽培所熊飞、王明辉等专家到罗田、红安、团风等地,指导花生、药材抗灾救灾生产;
6月20日至7月25日,棉花专家李蔚多次带队赴武穴、麻城、黄梅等地查看灾情,指导棉农生产自救;
6月29日至7月2日,瞿学文先后带领农业专家,到浠水县巴河镇、英山县南河镇、团风县方高坪镇和回龙山镇等地查看灾情,赠送救灾种子和化肥农药等物资20余吨。
6月29日上午,院党委副书记周景飞带领农业专家,前往团风县回龙镇梅家墩指导生产抗灾。
7月14日,水稻专家周强带领3个课题组专家,分别到浠水、罗田、团风、蕲春等5地调研,指导水稻灾后复产。
7月15日至7月20日,畜牧专家熊海谦带领工作队,对全市奶牛场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对青贮饲料补种、原奶质量安全、牧场防疫消毒等进行技术指导。
7月23日,蔬菜专家高正纲、葛长军,果树专家徐丽荣等先后到黄州城郊的丰收农机耕作专业合作社基地、湖北千叶湖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基地、百蔬源合作社基地,从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改补种等关键技术上指导蔬菜、葡萄等灾后生产……
每到一处,专家们查灾核灾,开展农技培训,赠送农业生产物资,指导农业示范户制定复产方案,成为农民抗灾复产的“主心骨”。
6月29日,在英山县南河镇福辉农场中稻田中,农场主段全福的1200亩受淹水稻,虽然秧苗尚绿,但生长停滞。瞿学文等专家下田拔起几株秧苗,仔细剥查,当即开出“药方”:根系发黑活力受损,需要及时晒田,补施氮肥,同时要喷施农药,防治病虫害。听完专家指导,段全福不由竖起了大拇指。
作物栽培所花生专家熊飞介绍,由于连续受灾,农民出现观望心理,担心种不好,或再受灾。为此,农科院专家根据受灾情况,提出补种、改种等方案,并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抗灾保收成;针对受灾严重的农业大户,帮忙“出点子”,指导整理报灾资料,争取政府赈灾项目。
截至7月27日,50余名农业专家先后奔赴一线开展农业科技抗灾复产,开展农业科技抗灾救灾知识培训十多场次,现场技术指导40多场次,印发抗灾救灾手册2000余册,赠送总价值30余万元的水稻良种5000多公斤、农药化肥100余吨。瞿学文带头为灾区“五保户”韦兴发捐赠房屋维修金1000元,全院干部职工为灾民捐款1万余元,捐衣物887件。
大灾面前见担当,科技助农保收成。在防汛抗灾的战场上,我市农科人团结一心,主动作为,不胜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