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科要闻 > 农科要闻

市农科院两个水稻和一个棉花新品种通过湖北省审定

文章来源:水稻所、成果科 浏览量:发表时间:2014-12-22作者:孙伟
字体大小:【    】

 近日,市农科院与中垦锦绣华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农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晚籼杂益优988和优质早熟三系不育系益51A和棉花所选育的棉花新品种冈杂棉0623已通过湖北省审定,并于12月9日通过了国家公示。品种审定编号分别为:鄂审稻2014008、鄂审稻2014013、鄂审棉2014002。
 
益优988
        品种来源:中垦锦绣华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黄冈市农业科学院和湖北农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不育系“益51A”与恢复系“冈恢98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稻品种。201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4008。
品质产量:2012~2013年参加湖北省晚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82.2%,整精米率68.6%,垩白粒率19%,垩白度2.8%,直链淀粉含量19.6%,胶稠度50毫米,长宽比3.1,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3.44公斤,比对照金优207增产4.12%。其中:2012年亩产544.75公斤,比金优207增产1.19%;2013年亩产542.12公斤,比金优207增产7.24%。
        特征特性:属中熟籼型晚稻品种。株型较紧凑,株高适中,茎秆较粗,分蘖力中等。叶色浓绿,剑叶较长、挺、稍内卷。穗型较大,着粒均匀。谷粒长型,稃尖紫色、无芒。成熟时转色一般。区域试验中亩有效穗19.5万,株高109.2厘米,穗长24.6厘米,每穗总粒数153.7粒,每穗实粒数114.8粒,结实率74.7%,千粒重27.30克。全生育期116.4天,比金优207短0.5天。抗病性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5.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稀播,培育壮秧。6月20~23日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2.5公斤,大田亩用种量1.5公斤。秧苗1叶1心期适量喷施多效唑,以培育带蘖壮秧。2、及时移栽,合理密植。秧龄不超过30天。株行距16.7厘米×20.0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3、科学管理肥水。底肥一般亩施碳酸氢铵50公斤、氯化钾5~7.5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移栽后5~7天亩追施尿素5公斤,12~15天亩追施氯化钾5公斤。返青后灌浅水促分蘖,亩苗数达到17~20万及时晒田,后期干湿交替,成熟前一周左右断水。4、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稻瘟病,注意防治纹枯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作晚稻种植,稻瘟病重病区不宜种植。


益51A
        品种来源:黄冈市农业科学院和湖北农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金23A作母本,51B(嘉育948/金23B后代的选系)作父本,经连续回交选育而成的水稻三系不育系。201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4013。
        配合力及品质产量:所配品种益优988于2012~2013年参加湖北省晚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3.44公斤,比对照金优207增产4.12%。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出糙率82.2%,整精米率68.6%,垩白粒率19%,垩白度2.8%,直链淀粉含量21.6%,胶稠度50毫米,长宽比3.1,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
       特征特性:属野败型早籼不育系,感温性强。株型较紧凑,分蘖力中等,茎秆较粗。叶色浓绿,剑叶较长、微外卷。穗层整齐,穗型较大,着粒均匀,包颈度适中。谷粒长型、无芒,叶鞘、稃尖、柱头紫色。柱头发达,外露率较高。在黄冈种植,株高58~60厘米,穗长18~20厘米,每穗总粒数120粒左右,千粒重24~25克。在黄冈5月上旬至7月上旬播种,播始历期51~54天,主茎叶片数11~12片。花时较早,午前花率较高,10:00左右进入盛花,柱头外露率较高。育性稳定,千株群体不育株率100%,套袋自交不育度100%;花粉不育度99.99%,花粉败育属典败类型。抗病性鉴定为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
       繁殖要点:1、适时稀播,培育壮秧。秧田与大田比为1:6,秧田亩播种量15公斤,大田亩用种量母本2.5~3.5公斤、父本0.25~0.3公斤, 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13~15天移栽,父母本行比2:12~15。母本株行距13.2厘米×16.5厘米,每穴插2~3粒谷苗;父本株行距19.8厘米×16.5厘米,每穴插3~5粒谷苗。3、科学管理肥水。施足底肥,早施追肥,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施用。寸水返青,露泥分蘖,后期干湿交替,忌断水过早。4、适时适量喷施“920”,及时赶粉。该不育系对“920”较敏感,抽穗10%时父母本同时亩喷施“920”2~3克、第二天亩喷施5~6克、第三天再亩喷施8~12克。见穗10%后连续7~9天每天赶粉3次。5、严格隔离和除杂,适时收获。6、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粒黑粉病和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
 

冈杂棉0623
品种来源:黄冈市农业科学院用“A018”作母本,“冈076”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花品种。201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14002。
品质产量:2009~2010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经农业部纤维品质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9毫米,断裂比强度31.3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皮棉111.54公斤,比对照鄂杂棉10号F1增产2.05%,其中:2009年皮棉亩产119.88公斤,比鄂杂棉10号F1增产0.32%;2010年皮棉亩产103.19公斤,比鄂杂棉10号F1增产4.14 %。
特征特性:属转Bt基因杂交一代抗虫棉品种。植株塔型,稍松散,通透性较好。生长势强,整齐度较好。茎杆较粗壮,无茸毛。叶片较大,叶色淡绿,苞叶中等。铃卵圆型,铃尖突起较明显,吐絮畅。区域试验中株高130.1厘米,果枝数19.5个,单株成铃数29.8个,单铃重5.99克,大样衣分40.49%,子指10.7克。生育期128.3天,霜前花率80.1%。抗病虫性鉴定为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4月上中旬播种,营养钵育苗移栽,一般亩栽1500~1700株。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早施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配施硼肥、锌肥。总肥量的氮磷钾比例为1:0.5:1。3、适时化调。移栽后喷施适量“802”以缩短缓苗期促早发;蕾期和花期对长势较旺的棉田,分别亩喷缩节胺0.5克和0.8~1.5克进行调控;打顶后亩喷缩节胺3~4克,控制棉花无效生长。4、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起垄培土,遇旱及时灌溉。全生育期搞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棉区种植,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