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民政府
黄冈人民市政府
简体
繁体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null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null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null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null
1
2
3
4
导航
首页
网站首页
单位概况
院所简介
领导班子
研究机构
行管科室
农科要闻
农科要闻
媒体聚焦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技服务站
科技服务
科技推广
科普教育
实用技术
三农资讯
人才队伍
创新团队
党建文化
党的建设
群团建设
农科文化
专题专栏
科技赋能“510"工程
"五五"工程
信息公开
通知公告
招聘信息
政策法规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科要闻
>
农科要闻
一杯牛奶的转型
文章来源:畜牧所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14-05-21
作者:熊海谦
字体大小:
【
大
中
小
】
早上五点,黄州城外20分钟车程的梅家墩奶牛牧场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训练有素的奶牛习惯性排成队,挨个走进机械化无菌挤奶大厅,工人熟练地为它们清洗、按摩、药浴、套杯……
很快,乳白色带着体温的奶汁通过密封管道,从挤奶台到达冷藏罐,自动制冷后装入罐装车,密封加锁。罐装车准时从梅家墩基地出发,半小时内将最新鲜的奶源送到位于保利步行街和七一路的两家“鲜到家”奶吧。
翠绿的店招和外墙,乳白的鲜奶散发着诱人的温润奶香,吸引着过往市民,无不进去一探究竟——这两家由市农科院自营的奶吧,是黄州城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鲜奶吧,“自家牧场,新鲜到家,牛在城边,奶更新鲜”,这就是“鲜到家”奶吧店名的由来。
“今年4月26日,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到梅家墩奶牛牧场考察,他从挤奶厅的门槛开始,一直到里面的角角落落,都用手摸了一遍,最后手上一点灰都没有,他当时感慨地来了句:“这比大多数人家里的厨房都干净。”奶牛场场长李文功是一名刚刚从华农毕业不久的畜牧专业硕士研究生,戴着一副大大的眼睛,看起来很腼腆,但谈起牛场,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们深深感觉到这里的奶牛和养牛人是健康的、是快乐的。
他应该自豪。作为全市第一家率先建成投产的奶牛场,农科院把自己定位为技术创新和示范场。广泛和各科研院所开展校企合作,率先引进并在全市推广应用了奶牛TMR全混合日粮技术、DHI生产性能测定、性控繁殖技术、热应激技术、全株玉米青贮等多项国际先进技术,同时在全市推广了4个适合南方种植的全株青贮玉米和牧草品种,从根本上上解决了奶牛粗饲料供应难题……
黄冈市农科人用一次又一次的艰辛探索,因地制宜,科学养牛,与时俱进,稳步发展,让大多数业内人士一致断言“南方不适合养奶牛”到现在点头承认“黄冈可以养好奶牛”。
技术提升了,奶量和奶质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农科人又开始围绕“延伸产业链,服务黄冈市民”,在销售领域进行全新探索——开设了黄州城第一家鲜奶吧。
“我们致力于让黄冈市民放心地喝奶、喝上放心奶。”奶牛技术研发中心主任熊海谦,说起自家的鲜奶,毫不谦虚,又好开玩笑:“在奶吧上班的小女孩没几个月都成‘白富美’了,这都是喝了我们自家奶的效果。”
尽管初衷是为了服务市民,但不可否认的是,奶吧又促进了农科院自身提质增效。
随着市民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黄冈市农科院这块金字招牌下,小产品撬动大市场。同样一公斤奶,批发给伊利公司等大客户,价格是5元一公斤。在鲜奶吧加工制作中心,自有牧场生产的原奶与自主研发的技术相碰撞,富含动物蛋白的牛乳与农科人勤劳智慧的汗水相结晶,经过巴氏灭菌和乳酸菌发酵工艺,温度与时间被定格,鲜奶充分酝酿发酵,蛋白质分子分解成小肽和氨基酸,让舌尖上的味蕾震颤,各色产品巧然天成,营养价值的全面释放,促进了价格的近五倍提升。
小产品诠释了:价值决定价格的本质规律,也应证了市委书记刘雪荣多次讲过的“微笑曲线”理论。微笑曲线的两端是附加值最高的两个环节——研发和销售,中间的最低谷就是生产。现代农业,就是从生产转向研发和销售,这也正是农科院奶牛中心的实践意义所在。
黄冈是传统的农业大市,过去的农业发展一直围绕“生产”进行,虽然主要农作物产量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但算不上农业强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78%。目前,黄冈已成为湖北省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和奶源基地,黄冈伊利公司已成为黄冈的纳税大户,奶牛产业作为黄冈的特色产业,在我市“双强双兴” 战略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一杯奶”的转型,为黄冈农业人“两转四用”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样本。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