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科要闻 > 农科要闻

洪再林到市农科院慰问一线农业科技专家

文章来源:成果科、棉花所浏览量:发表时间:2015-04-29作者:王洋
字体大小:【    】

网站.jpg

02.jpg

03.jpg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市总工会面向全市基层劳动者开展了系列慰问活动。428日上午,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总工会主席洪再林、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陈裕勇、副主席王文斌到市农科院科研基地慰问一线农业科技专家。
在市农业局局长吴恒斌、市农科院院长瞿学文的陪同下,洪再林一行冒着炎炎烈日来到田间地头。棉花田里,一位穿着朴素的中年人正弯腰劳作,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如果不是瞿学文院长介绍,大家都猜不出来这是市农科院正高级棉花专家李蔚,他还是国家星火带头人、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常委、市农科院副院长、市学术带头人。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他主持或参与培育的棉花成果达8个,多次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农民20余万人次,为全市棉花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被授予湖北省优秀青年人才、黄冈市十大杰出人才、黄冈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尽管带着如此多的“光环”,在他倾注了半辈子心血的棉花田里,他依然是一名最普通的劳动者,最平凡的农业人,有一次在外地开完棉花研讨会赶回黄州已经到晚上十一点多,他第一时间没有回家而是赶到棉花地里看他的棉苗。洪再林知道此时正是棉花播种的关键时期,李蔚专家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赶到试验地带领团队开展播种工作,关切地嘱咐他一定要保重身体,注意休息。
水稻田里早稻插秧作业已经完成过半,秧苗在阳光的照射下绿意盎然,似乎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水稻研究所所长、正高级水稻专家周强此刻正带领他的团队穿着胶鞋在田里抢抓农时,紧张作业。常年在水稻田里忙碌的周强,黑黑瘦瘦,在全国水稻育种行业中名声显赫。他主持了1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选育了8个水稻新品种,新品种年制种15000余亩,产值8000余万元,累计推广2000多万亩,创造社会效益20亿多元。其中,主持选育的金优38 20042009年分别通过湖北省和国家审定,米质达国标一级,是我省多年的主推品种,被授予“2012年度全省十大优秀科技转化成果”。2013年全省双季晚籼稻仅有的两个主推品种金优38A338都由他选育,在行业内引起强烈反响。因为在全省粮食生产工作中的突出贡献,他与李蔚同时被授予“黄冈市十大杰出人才”称号,并于今年被市总工会推荐当选为省级劳动模范。因为水稻生长周期的特点,每年4月到10月,水稻专家都在田间作业试验,基本没有节假日休息时间,夏天最热的一个月里,他们早出晚归,衣服湿透晒干后看得见盐粒,胶鞋脱下倒得出水,也有专家因为长时间劳作中暑晕倒在田地里。等到了冬天,他们又要奔赴海南南繁基地开展育种试验,春节期间只有短暂的两三天时间与家人相聚。看着豆大的汗珠在专家脸上淌下,洪再林一行给周强所长和团队其他成员递去饮用水,并叮嘱旁边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关心专家们的防暑降温问题,把每年的“送清凉”活动落实好。
洪再林一行还看望了涂军明、代俊芬等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她最关心的是他们的生活问题,得知他们都已在黄冈安家落户,单位尽最大努力给他们提供工作生活保障,关心他们的成长,她非常欣慰。她谈到,农业科技工作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八零后、九零后能够选择这项事业,扎根基层,默默奉献,就证明他们的个人理想是崇高的。她还勉励他们,农业的出路在科技,国家的未来在青年,农业科技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一定要珍惜时光,不负青春,为全市“双强双兴”事业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专家座谈会上,洪再林代表市总工会向所有的农业科技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感谢他们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她还提出,要进一步在全市弘扬劳模精神,弘扬劳动精神,宣传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感人事迹和伟大品格。同时,要关心关爱专家人才,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
市农科院建院56年里,一大批农业科技人员毕生扎根在田间地头,传承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科研精神,为地方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涌现出了大量先进人物,仅各类劳动模范就有10位,除了李蔚、周强,还有瞿学文同志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张忠元、南策雄等专家获得市级劳动模范等,在全市市直单位中数量居首。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人才政策激励下,市农科院返聘了部分高级退休专家继续发挥余热,还引进、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他们有的毕业于名牌高校,有的在职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有的年纪不大已经成果累累或者担任重要职务,在育种、推广、区试、管理等岗位上演绎着奉献三农的无悔青春。在“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中,市农科院提出了“向劳动模范”学习的口号,在经历新时期改革转型后,走上了锐意改革,创新发展的兴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