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这里是中共早期建党活动的重要驻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发生了“黄麻起义”、新四军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革命史事件,先后有44万黄冈儿女英勇捐躯,诞生了董必武等3位中共一大代表,李先念等两位国家主席,林彪、王树声、韩先楚等200多名开国将帅,铸就了“紧跟党走、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老区精神。
黄冈也是一片绿色的土地,这里是湖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油菜种植基地,油菜常年种植面积维持在280万亩左右。2008年,由农业部、财政部共同启动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黄冈油菜综合试验站正式成立并运作,依托单位为黄冈市农业科学院。10年以来,黄冈油菜综合试验站在以王汉中院士、傅廷栋院士、官春云院士等一大批岗位科学家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在黄冈市农业科学院专家的支持下、在黄冈试验站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大批优良的品种、成熟的模式、高效的技术、先进的工艺在本地生根发芽,为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油菜产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油菜面积由2008年的257.73万亩增加到298.22万亩,单产由2008年的114.55kg提升到133.43kg,提高了油菜种植水平,稳定了油菜种植面积,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一、推广油菜良种,推动品种更新换代
10年以来,黄冈油菜综合试验站积极开展油菜新品种比较和展示试验,积极引进省内外油菜品种在本地进行试验展示,年均开展油菜品比和展示试验8组以上,累计开展相关试验100多组,筛选和推广了一大批高产、优质、高抗油菜新品种,油菜主推品种也有10年前的华双4号、华双5号、中双9号等少数几个主推品种发展到当前以阳光2009、华油杂62、华油杂9号、华油杂13、中油589、希望528、中油杂19、大地199、圣光86、华油杂72等一大批高产优质品种为主的良好局面,为政府采购和农户购种提供参考,为本地油菜品种更新和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推广油菜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助力油菜生产节本增效
10年以来,黄冈油菜综合试验站积极在本地区开展油菜轻简高效生产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工作。开展了油菜一次性机播、油菜人工撒播机械开沟覆土、无人机“一促四防”、无人机喷施干燥剂、机械分段收获、机械一次性收获等油菜轻简、机械、高效生产技术的示范和推广活动,累计开展油菜轻简高效生产现场观摩会50多场次,有效促进了本地油菜轻简化、机械化、高效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力度,大大减轻了油菜生产用工的投入,为油菜节本增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油菜生产主推技术已经由原来的人工育苗移栽、人工田间管理、人工收获为主的生产模式发展到当前以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为引领的生产模式,大大减轻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种植油菜的效益。
三、 熟化油菜种植模式, 推动油菜标准化生产
10年以来,黄冈油菜综合试验站结合不同生态区域的生产特点,积极探索适宜当地的种植模式。先后开展了稻-油免耕移栽技术示范、稻-油免耕撒播技术示范、谷林套播技术示范、“油-稻-再”生产技术示范、棉林免耕套栽油菜技术示范、棉林套播油菜技术示范、棉后油菜免耕移栽技术示范等多种生产模式,先后参与制定了 “棉林套播油菜生产技术规程”、“稻茬油菜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和“水稻秸秆覆盖还田油菜免耕直播生产技术规程”等湖北省地方标准。本地油菜主产区的主要种植模式也由原来的混乱杂基本形成一个区域一个主推种植模式的现状,有效的提高了油菜种植的标准化生产,大大提高了油菜的种植效益。
四、开展油菜多功能利用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10年以来,黄冈油菜综合试验站结合本地油菜生产实际,积极开展油菜多功能利用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力度,不断开拓油菜的利用途径,提升农民种植油菜的综合效益,助力乡村振兴。先后开展了油菜做菜薹、油菜做绿肥、油菜做青饲料、油菜观花旅游、油菜做蜜源等油菜多功能利用技术研究和示范工作,先后在本地区建设油菜多功能利用示范片20多个,开展相关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15场次以上,油菜多功能利用技术日益成熟,油菜生产已经由10年前的以收获油菜籽为主的传统生产模式发展到当前油用、菜用、花用、饲用、肥用、蜜用等多途径利用共存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推动农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推广菜籽油健康消费理念,提高油菜籽就地消化能力
双低菜籽油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油酸含量高,亚麻酸含量合理,营养均衡超橄榄油,是美国FDA唯一发布的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的大宗植物油,经常食用,对人体十分有益。10年以来,黄冈油菜综合试验站大力开展菜籽油营养功能知识普及,提高大家对菜籽油健康功能的认识,推动建立食用菜籽油的习惯。同时,积极对接本地区菜籽油加工企业,先后走访调研了大、小菜籽油加工企业和土榨作坊30多个,邀请体系相关岗位科学家对接指导10多次,推荐引进体系研发菜籽油加工新技术多个,升级改造油菜土榨油坊10多个,有力的提升了本地菜籽油加工能力和水平,提高了油菜籽就地消化能力,对促进人民健康用油、稳定油菜种植面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六、开展技术培训,推动先进生产技术普及利用
黄冈油菜综合试验站成立以来,依托体系岗位专家和黄冈农科院科研力量,把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开展,在油菜生长管理的关键时间,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会,不断提高种植户的油菜种植水平,促进油菜先进生产技术在本地区的普及和利用。先后举办各类油菜技术培训班35次以上,开展现场观摩会40多场次,开展技术指导100多次,累计培训种植户、技术骨干等15000多人次,涉及到油菜生产的各个环节,有效的提高了种植户的水平,推动先进生产技术在本地区的普及和利用。
七、做好产业调查,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
10年以来,黄冈油菜综合试验站积极做好油菜生产现状调查、油菜测产调查、油菜苗情调查、油菜籽样品报送、油菜产业突发性事件调研、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等基础性工作,向国家油菜体系和主管部门提交各类调查报告80多份,帮助解决了油菜雪灾、冻害、渍害、虫害、药害、鸟害、品种真实性鉴定等各类突发性事件10多次。积极向各级政府和企业等提供技术咨询和报告,先后提交了“ 关于黄冈市油菜生产主推技术的建议”、“ 关于大力开展油-稻-再生产的建议”、“ 关于大力开展油菜统一供种的建议”、“ 黄冈市油菜生产形势及对策”等各类报告10余份,为政府、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建议。
八、加强多产业融合,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年来,由于受到国际油料市场的冲击,油菜价格持续偏低,农民增产不增收。面对这种情况,黄冈油菜综合试验站积极加强与国家水稻、棉花、蜜蜂、绿肥、玉米、中药材等产业技术体系的合作,联合开展了“油-稻”、“油-稻-再”、“油菜作绿肥”、“棉-油”、“油菜蜜用”、“油-玉”、“油菜-菊花”等多种高效生产模式的联合攻关和示范工作,召开了多场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会,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技术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提高了油菜在农业生产中的附加值,有效的推动了本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
九、发挥科技优势,助力精准扶贫
黄冈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国家贫困县有4个。黄冈油菜综合试验站结合体系工作,积极对接国家、省市精准扶贫工作。团队成员中有“三区”科技人才、“第一书记”、湖北省科技特派员和黄冈市科技特派员等。通过整合黄冈农科院科研力量积极在贫困地区和对口帮扶村开展技术培训、建立试验示范片、免费提供生产资料、对接贫困户等形式,将体系和黄冈农科院研发的先进成果和技术在当地推广示范,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精准扶贫。
十年只是一段征程,在农业农村部和油菜产业体系的正确引领下,在黄冈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黄冈油菜产业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黄冈油菜综合试验站将继续围绕本地油菜产业需求,发扬革命老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真抓实干,为黄冈大别山油菜产业发展再立新功,为黄冈农业科技创新助力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