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民政府
黄冈人民市政府
简体
繁体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null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null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null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null
1
2
3
4
导航
首页
网站首页
单位概况
院所简介
领导班子
研究机构
行管科室
农科要闻
农科要闻
媒体聚焦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技服务站
科技服务
科技推广
科普教育
实用技术
三农资讯
人才队伍
创新团队
党建文化
党的建设
群团建设
农科文化
专题专栏
科技赋能“510"工程
"五五"工程
信息公开
通知公告
招聘信息
政策法规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科要闻
>
农科要闻
一位黄冈博士与她的羊肚菌的故事
文章来源:科研科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19-03-14
作者:卢华平
字体大小:
【
大
中
小
】
春风又绿大别山。
阳春三月,黄州区堵城镇黄冈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近2000亩的核心作物试验基地里一片葱绿,各种作物长势喜人。基地中,10多个灰白色大棚格外惹眼,大棚里一种形似羊肚的“尖帽”菌菇正蓬勃生长,密密麻麻长满了田垄和垄沟两侧。
这种菌菇叫羊肚菌,是由黄冈市农科院食用菌专家吕锐玲博士培育的,也是黄冈沿江地区首次试水羊肚菌人工仿野生栽培。
羊肚菌又称羊肚菜,因结构与羊肚相似而得名,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味道极其鲜美,被誉为“菌中之王”。
吕锐玲
博士说:“羊肚菌是一种珍稀类高档食用菌,目前市场需求量大,价格较高,种植经济效益良好。羊肚菌生育期短,播种后50天左右就可以出菇,种植一次可以收获3茬。但由于其生性“娇贵”,对生长环境条件要求较高,人工种植技术难度大。
2018
年11月,市农科院投入20多万元,建设16个温室大棚,共8亩地作为羊肚菌种植试验基地。经过4个多月的精心培育,初战告捷,8亩羊肚菌全部出菇。
如今,走进大棚,菇床上长满鲜嫩的羊肚菌,乳白色的菌柄撑起羊肚状菌盖。看着一朵朵即将采摘的羊肚菌,吕锐玲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对她而言,这些羊肚菌犹如孩子一般珍贵。
为了照顾好这些菌菇,自去年11月份以来,她每天都守候在基地,像照顾婴儿一般,时刻关注着温度、湿度的变化。春节期间,也是在基地度过的。
她说羊肚菌对温度、湿度、光照要求非常苛刻,温度必须控制在6-18度,光照要求散射光。
特别是春节那几天,大年初一初二气温高达到10多度,得把大棚薄膜打开散温,初四初五温度骤降,又要全部盖上保暖,有时一天要折腾好几次。
令人欣喜的是,16个大棚共8亩地的羊肚菌迎来了丰收,亩产预估将达到500斤,比目前羊肚菌平均产量翻一番,总产量在4000斤左右。
早在半月前,吕锐玲的羊肚菌已经在网上,以每斤100元的价格,开始接受预订了,目前已经销售鲜菇500余斤。
吕锐玲说,随着羊肚菌的大量上市,除了网上销售外,将与商超对接,进行线上线下同时销售。从目前的市场反应情况看,羊肚菌味道鲜美、口感软糯,深受消费者喜爱,而且还可以制成干菇,风味更佳。
吕锐玲算了一笔账,一亩地羊肚菌生长周期为4至6个月,以亩毛收入4万元计算,除去成本约1万元,亩收入不低于3万元。更重要的是,他们培育出了自己的菌种,积累了经验技术,对羊肚菌实行规模化种植,打下了基础。
她说,“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2018年,我市吹响了“能人回乡”的号角,掀起了资本下乡热潮。不少能人有心回乡创业,但苦于没有好的农业项目。市农科院这次先行试水羊肚菌种植项目,旨在助力能人回乡和带动农民增收。
她表示,若黄冈地区有意向种植羊肚菌的农户,可与她联系,她将免费提供技术支持。也希望有更多的人通过种植羊肚菌,走上致富路。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