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null
null
null
为促进学术交流,提高我院青年人才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实现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目的,11月28日,由市农科院科研科组织开展的第四期学术报告交流会在院三楼会议室成功召开。院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会议,卢华平主持报告会。
“同一块地,田中种稻,稻下养蛙,水中养鱼,水底殖鳅。通过蛙吃虫,鱼吃草,泥鳅充当清道夫。蛙鱼鳅粪肥田,反哺水稻……”我院青年专家李兴华正在作题为《稻田高效种养新模式研究》的报告。他从稻蛙鳅鱼绿色高效种养模式的历史背景、发展效益、存在的问题、关键技术以及已取得成果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交流。他介绍的“稻+蛙+鳅+鱼”养殖模式,成功实现“一地两用,一季四收”。该模式具有全程不施用农药和除草剂,肥料减施60%以上,从而建立“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稻田绿色生态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三丰收。
“两熟制作物前茬作物收获前提前撒播后茬作物,能够提高后茬作物节水、抗旱、抗逆减灾的能力……”我院新进人才张中南根据以往研究,作题为《华中地区两熟制作物轻简化栽培技术可行性探讨》的报告。他以解决华中地区两熟/三熟制作物茬口紧的问题提出“提前撒播”的栽培研究方案,为建立“简少、适时、适量”轻型化精准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支撑,进一步系统建立与示范“人-资源-经济-技术”四者协调发展。
在交流环节,我院二级岗专家周强、李蔚以及水稻所副所长陈杰对以上两名青年专家作的报告做出点评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李蔚指出,提到轻简化栽培,侧重点更倾向于高效,建议张中南对目前较为成熟的武穴水稻-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进一步了解、改进自身方案。周强指出《华中地区两熟制作物轻简化栽培技术可行性探讨》的报告应更侧重于介绍种植方式,秸秆还田的问题也要有体现,其中安徽对小麦收割前一个星期撒播水稻这样一个模式已经十分成熟,可以借鉴学习,同时强调选择一个选题(项目),应注重生产效益。陈杰也表示,目前水稻所和栽培所已经联合开展水稻收获前撒播油菜的相关试验,水稻收获前撒播油菜,更有利于促进个体发育,构建高产群体;张中南的选题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