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科要闻 > 农科要闻

【高温下的劳动者】李蔚:棉花地里话棉情

文章来源:科研科浏览量:发表时间:2020-08-24作者:卢华平
字体大小:【    】

 

  1.jpg

8月18日凌晨5:30,一名清瘦男子骑着自行车,从黄州滨湖苑小区驶出。在路灯的映照下,他一路向前骑到老人防大楼处,准备转乘城郊公汽去黄冈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2.jpg

这名男子名叫李蔚,今年53岁,是市农科院正高级农艺师,也是棉花所的所长。每年的七、八月是棉花育种工作的关键时期,也是棉田管理的重点时期,李蔚一刻也不敢松懈。早晨6∶30,他像往常一样来到棉花育种基地,弯腰轻轻拨开棉株,仔细查看棉花生长、棉花杂交去雄及杂交父本取样的情况,并开始对杂交去雄的一株株棉花进行人工授粉,挂牌做标记。原本沉闷的棉田瞬间热闹了起来,一项项数据被统计了出来。

早晨7:30,天气开始灼热起来,由于田间并无遮阴处,地里又密不透风,李蔚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他用衣袖擦了擦额头,猛喝了一大口水,又俯身钻进了棉花丛中。

时间慢慢过去,气温不断攀升,上午9:00,李蔚的衣服已经湿透。“受土壤和农作物水分蒸发的影响,烈日下的农田非常湿热,特别是下雨初晴下午田间气温会达到50多度,湿度达90%以上,更加闷热;要是碰上田间喷过农药后,还很容易引发皮肤过敏,或农药中毒。”他说,虽然环境艰苦,但夏季是棉花生长最快的时期,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棉花育种进程和棉花的产量品质,他必须时刻盯着,几乎没有给自己放过假。虽然苦点累点,但一看到棉花争相绽放的美景,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棉花的花朵刚开时是白色,受棉花自身呼吸作用和花青素变化的影响,花朵慢慢会变成粉色、玫红色。这250多亩棉田,我做了成千上万份标记,每一株都像我自己的孩子,每一天都有新变化,只要看着它们我就高兴!”李蔚翻开一个16开的记录本介绍道,一本有30多页,一年能写完20本。30年来笔耕不辍,换来了13个棉花新品种审定的喜人成绩。

中午11:30,李蔚从棉花地里走出来,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每天只能早点来抢进度,实在太热了,到了这个点,人有些抵不住。”说到这里,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李蔚的团队里有5名年轻同事,他们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头顶烈日奔忙于田间地头,确保棉花正常生长,为育种工作进展顺利提供保障。“棉花是一种坚强的作物,越是三伏天生命力越旺盛。”李蔚经常告诉他们,棉花育种科研工作需要情怀和耐心,更需要具有棉花一样的自我调节能力,要想选育出突破性的品种,唯有在棉花地里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