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民政府
黄冈人民市政府
简体
繁体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null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null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null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null
1
2
3
4
导航
首页
网站首页
单位概况
院所简介
领导班子
研究机构
行管科室
农科要闻
农科要闻
媒体聚焦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技服务站
科技服务
科技推广
科普教育
实用技术
三农资讯
人才队伍
创新团队
党建文化
党的建设
群团建设
农科文化
专题专栏
科技赋能“510"工程
"五五"工程
信息公开
通知公告
招聘信息
政策法规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科要闻
>
农科要闻
新模式引领农业高效发展 黄冈小麦实收测产创佳绩
文章来源:棉麦所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3-05-29
作者:戴宝生
字体大小:
【
大
中
小
】
5
月
20
日,我院主办的麦棉轮作轻简化技术示范项目小麦实收测产活动,在黄冈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成功举办。
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焦春海研究员、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处汪爱顺高级农艺师、省农技推广总站羿国香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任喜峰教授和省种子管理局董新国研究员等专家来我院指导小麦实收测产。院长涂军明和科研科、棉麦所相关人员参加活动。
专家组现场考察麦棉轮作示范田的田间表现情况,询问前期管理措施,专家组随机选取三个样点,每个样点
1
平方米,冈
1701
亩平均有效穗
41.09
万、穗粒数为
33.3
粒,按千粒重
43.8
克计算,亩理论为
509.42
公斤(按
85%
折算);冈早
22-5
亩平均有效穗
46.69
万、穗粒数为
30.24
粒,按千粒重
40.8
克计算,亩理论为
489.65
公斤(按
85%
折算)。同时用联合收割机对两个品种进行田间实收,冈
1701
实收面积为
1.04
亩,水分含量为
24.1%
,按标准水分
12.5%
折算亩实际产量为
426.14
公斤;冈早
22-5
实收面积为
1.56
亩,水分含量为
21.9%
,按标准水分
12.5%
折算亩实际产量为
440.22
公斤。
据了解,这是黄冈市有记载实收测产以来,首次出现过面积
2
亩以上的单块田小麦亩产突破
400
公斤,是黄冈市小麦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管理下产量的新水平、新突破。
去年秋收期间,该田块经专家组测产棉花产量为
286.4 Kg/
亩,实现麦棉轮作产量目标,辐射带动全市农业单产水平提升。
近年来,市农业科学院针对黄冈市棉花小麦两熟制生产中存在的小麦产量低和品质差、棉花用工多等问题,开展麦棉轮作模式配套品种和技术创新。
针对南方多雨地区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高、发生程度重和灌浆成熟期渍害严重等问题,在新品种选育方面,培育了特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系冈
22-5
和优质小麦新品系冈
1701
,为实现粮棉双丰收,提供了品种支持;在新模式方面,开展全程机械化技术组装,从改革小麦种植方式入手,对单项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形成“小麦晚播早收品种
+
秸秆还田
+
机械精播
+
化控防倒
+
一喷三防”技术模式,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本次实打测产,小麦实收产量达
400
公斤
/
亩以上,充分展示了麦棉轮作模式增产的巨大潜力。
据棉麦研究所所长李蔚介绍,小麦高产关键在于配套模式集成,第一项是精选小麦品种和精量播种技术,通过选用高质量的种子,减少用种,提高成苗率,降低物化和人工成本。第二项是化控防倒,在小麦拔节期,使用多效唑等化学调控剂,塑造高效群体,利于通风透光,改善田间小气候,增强抗倒伏能力;第三项技术是“一喷三防”技术,在小麦穗期和灌浆期通过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达到减少害虫基数和减轻病害危害程度的目的,有效提高病虫害防治的针对性,有利于小麦增产增收。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