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科要闻 > 农科要闻

副院长蔡正军带队参加全国节水抗旱稻全产业链创新联盟2023年度工作总结会

文章来源:水稻所浏览量:发表时间:2023-11-30作者:陈杰
字体大小:【    】

 

    11月27日,全国节水抗旱稻全产业链创新联盟2023年度工作总结暨第二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在浙江安吉召开。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刘信种业监测处处长张力科区试处处长曾波种业监测处刘春青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种业管理处处长李荧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等7家联盟常务理事会单位和14家成员单位代表出席。我院副院长蔡正军受邀参加会议。
    会上,秘书长刘鸿艳作2023年度工作总结张力科介绍了2024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同时还讨论通过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等十一家联盟新增成员单位。罗利军表示,水稻面临水不够、地不够的挑战以及碳排放的难题,这也是节水抗旱稻的机遇。希望联盟成员一起努力,合作共赢。他提出三点建议,成员单位要拥有共同意志,凝心聚力发展好节水抗旱稻推动紧密合作,互利共赢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希望成员单位代表朋友圈越来越大,增进个人友谊。
    刘信指出,联盟在新品种选育、成果转化、展示示范、市场推广和科普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的发展方向正确、发展前景广阔。他表示,全国农技中心将继续支持联盟的工作。当前是节水抗旱稻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当前与长远发展布局。要进一步广泛宣传节水抗旱稻,开拓节水抗旱稻的适应区域和市场。加强正面宣传、科学宣传。进一步用好全国各地的品种推广体系。联盟要明确突破性品种的内涵与未来技术的需求,寻找最优的协同创新力量进行研发。共同维护节水抗旱稻品牌,建立节水抗旱稻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全国农技中心会考虑适当拓展节水抗旱稻国家区试的范围。要用好“节水抗旱稻”术语和“节水抗旱稻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两个行业标准,进一步考虑节水抗旱稻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从品种标准到栽培技术标准,依托标准来保障和提升产品质量。创新联盟建设运行机制,激发联盟发展最大活力。联盟要在利益分享、合作创新等运行机制上还要大胆创新尝试,进一步明确分工,做好创新集成和市场开拓两项任务,合力推进“1522”目标加快实现。他提出三点要求:要集聚优势资源加速创新发展;加快推广应用合力做大市场;开展联合攻关加力集成配套;突出规范运行强化日常管理。
    会后,代表集体到“两山理论”的诞生地安吉余村和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安吉基地考察学习。
 
18a0c18fd5f1004d100217c0a70149f.jpg001_副本.jpg
 
56e13fac9e864b904d03de3654e80df.jpg001_副本.jpg
 
c6b6701e7c25c2722e4630ca4ea04b5.jpg001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