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科要闻 > 农科要闻

我院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获国际领先评价

文章来源:办公室、水稻所浏览量:发表时间:2025-02-21作者:蒋艳艳、邓秋雨
字体大小:【    】

 

    2月18日,湖北省作物学会在华中农业大学组织召开科技成果评价会,对我院主持完成的“早熟丰产优质双季杂交稻新品种培育与应用”成果进行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突破了双季稻北缘地区双季杂交稻品种瓶颈,在“三双”(双季、双杂、双早熟)品种配套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评价会由湖北省作物学会秘书长、华中农业大学黄见良教授主持,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献龙教授担任组长,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游艾青研究员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华中农业大学彭少兵教授、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吴文革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唐启源教授、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邹国兴研究员、武汉大学朱仁山教授。
    会上,我院作为主持单位,汇报了成果的研究背景、主要创新点、应用情况及社会效益。该项目针对双季稻北缘地区早、晚稻生育期长、产量低、品质差等难题,历经18年科研攻关,集成了双季稻优异种质四维选育方法和“1父多母自然授粉”杂交配组模式,成功创制早熟、优质、强配合力三系不育系玺A、益9A和恢复系冈恢441、冈恢447等种质14个,培育出4个早熟优质杂交早稻品种和9个早熟优质杂交晚稻品种,完成了“三双”品种配套,研发了与“三双”新品种配套的繁制种和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实现了杂交早晚稻丰产与优质协同提升,为稳定湖北省双季稻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品种支撑。
    专家组在听取汇报并审阅相关材料后,经质询和充分讨论,一致认为该成果突破了双季稻北缘地区双季杂交稻品种瓶颈,成果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在“三双”品种配套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此次成果评价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院在双季杂交稻新品种培育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院长涂军明表示,下一步我院将乘势聚能,加快促进种质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奋力谱写新时代种业兴农新篇章。
 
 
135a9841bd86b94ea581129231fd5fb4_副本.jpg